?
最佳时期是什么?
玉米锈病亦称蜀黍锈病,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,在台湾常于发病盛期趋干枯凋萎。
该病全年可发生但多为害叶,发病期自春到秋均有,以秋季为害较重。
发病初期,叶片上出现稍隆起的绿色小斑点,随后迅速扩展,并在叶背沿主脉产生马蹄铁斑,斑缘有黑斑。
发病后期,病斑常包围叶子,中央失水下陷。
感病品种还可在叶背看到透明的疱状物,即病菌的冬孢子囊(病征)。
防治方法 (1)及时翻耕播种。
如为了减少土地杂草,最好在近玉米地面做畦后再翻耕。
(2)春玉米在病害始发期可进行药剂防治,亩用3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~120g。
(3)秋玉米在病害始发生期也可喷药防治 在防治玉米锈病时,要选择好喷施农药。
现在的防治玉米锈病农药有:戊唑醇悬浮剂(克秀),或36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~100g(小铁罐),或10%氧唑菌酯乳油95~115g(大铁罐),或15%特富灵可湿水肥皂粉剂400~800g(小铁罐),或20%特富灵可湿水剂 l20~20g(小铁罐),10%触克杀乳油 l0 ml(大铁罐),20%敌堕乳油 l0 ml(小铁罐)。
用药前,最好试验推广最佳防止时间。
每年三四月份是南北方玉米锈病发病的高峰,但越夏玉米产区因土壤提前进入秋旱而发病最重。
2、小麦: 锈病是高温干旱期间易发病害之一,重病年份和地方病重发区应严防控。
防治小麦锈病的关键要抓好防治重点时节和主要病害。
一是在七八月份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前;二是小麦在拔节以后至抽穗期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。
适时喷药,控制病害。
用药选择在小麦抽穗期前后,尽量选择对迁飞性蚜虫、粉虱和鳞翅目小菜蛾、雕蛾有优势的药剂,如10%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,或2.5%敌杀死乳油、4.5%保丰粉剂 l500~1500倍液,或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。
发病苗补喷5%菌毒清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2.5%甲基硫环磷含水剂50kg(加稀释液4.2-4.5kg),或70%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0.3%五氯酚钠水剂(农抗120)100~150ml 进行腋喷